2021年3月31日,经国务院批准,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,新设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。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(简称中国中化,英文简称Sinochem Holdings)于2021年5月8日正式揭牌成立,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。中国中化业务范围覆盖生命科学、材料科学、石油化工、环境科学、橡胶轮胎、机械装备、城市运营、产业金融等八大领域,是全球规模领先的综合性化工企业。
中国中化为落实“线上中化”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要求,解决数字化项目技术架构不统一、组件重复建设和安全管控不足的问题,开展中化PaaS平台建设,通过PaaS平台的自助服务门户为全集团数字化研发团队、数字化管理团队、第三方开发团队提供一站式云原生应用开发、部署、集成、运维环境,及标准化技术组件和DevOps开发流程组件,实现赋能业务、加速创新、增强管理的目标。
中化集团的技术能力与组件以往都是基于业务垂直建设,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,包括:集团统一的应用开发标准,统一的应用运维标准,统一的共享组件标准,存在重复造轮子的情况,单一组件被重复建设,造成资源浪费。
中化集团过去采用“瀑布式”开发模式和“响应式”的组件供应模式,导致开发效率低限,并使得开发效能的度量和量化变得困难。这些问题进一步阻碍了业务创新,使得先进技术和组件的推广变得困难。
中化集团的各个二级公司均自行采购平台和组件,导致碎片化问题严重、管理成本高。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,自行采购的平台往往能力不足,比如在高可用性、容灾、限流和弹性扩容等基本功能上的缺陷。
中化集团内部各部门之间人员能力参差不齐,加之部门间存在的“部门墙”阻碍了技术人才的共享和交流。
中化集团的PaaS平台建设致力于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价值,从应用、开发、运维三个关键视角全面提升数字化能力。该平台旨在“赋能业务”,通过提供与业务紧密结合的服务来增强业务价值输出;“加速创新”,通过优化应用研发流程显著提高研发效率;“统一运营”,通过集中管理提升应用的运维质量和服务水平。具体建设内容包括PaaS平台能力建设和PaaS平台保障体系的构建。
PaaS平台能力建设是指为应用提供全面技术服务的实体平台,具体包括:
• 开放服务层:采用现代化平台工程建设思路,实现技术服务门户。
• 通用能力层:构建通用技术组件和共享技术服务,如数据库、中间件、DevOps流程组件等,作为构建应用的基础构件。
• 技术支持层:基于云原生技术,整合架构管理,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,为应用提供灵活、可扩展的技术支撑。
此外,PaaS平台建设支持“一云多芯”策略,确保平台能够作为多云(包括信创云)管理的枢纽,实现统一平台、统一流程、统一用户界面,保障信创落地对业务透明。
PaaS保障体系的建设是指通过完善管理制度,确保PaaS平台被正确使用,并保障其具有持续的生命力。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贯穿PaaS平台的整个建设周期,包括:建设、试点、推广的始终,通过不断的迭代和完善,确保PaaS平台的价值得以实现和持续优化。
技术成果方面:
• 云原生能力完善:建设信创环境容器平台,纳管已建的X86资源池,完善微服务、DevOps等云原生技术支撑能力,为数字化应用提供稳定、高效、弹性的运行环境。
• 技术组件丰富化:平台接入已有的通用技术能力,并新增如关系型数据库、NoSQL数据库、消息队列、缓存等通用组件,通过平台标准化服务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通用能力需求。
• 构建统一服务门户:服务门户打通平台后端能力,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访问和管理体验,为平台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监控、管理和配置界面,实现组件/服务的统一供给和维护。
管理成果方面:
• 资源整合优化:实现了技术资源的集中化管理,避免了各单位在数字化建设中的重复性投入,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;各单位可以共享云原生能力和通用的技术组件,减少了独立开发和维护的成本,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。
• 提升运营效率:提供标准化的技术组件和云原生能力,使得数字化团队能够快速构建和部署应用,缩短了项目开发周期;
• 支持弹性伸缩,能够根据业务需求动态调整资源,满足高峰期的业务压力,同时避免资源闲置,降低了运营成本。
• 强化风险控制:通过统一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机制,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,降低了数据泄露、网络攻击等风险。
应用支撑成果:
• 中化PaaS平台已为5家单位(集团总部、化工事业部、克劳斯玛菲、昊华化工、中化信息)的超过20个生产应用提供容器平台、技术组件等服务。同时,还有近10个应用在部署实施中。总计部署业务集群20+套、节点300+个、CPU4000+核,并且使用了平台提供的MySQL、Redis、Kafka、RabbitMQ、MongoDB、PostgreSQL等组件。使得综合开发效率提升约25%,综合运维效率提升约20%,综合资源需求量降低约2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