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媒体视角】左玥的沙发,灵雀云的图腾
2018-05-31

来源:IT创事记

作者:祁萌


在宣布获得英特尔过亿元战略投资后的第4天,左玥接到了一位银行客户的电话。


“他们着急把项目启动起来。”左玥一边给我让座,一边说。


这家商业银行的核心研发团队,刚刚基于私有云实施了灵雀云的容器云平台,另一个做FinTech业务的部门,就着急启动容器产品在公有云主机上的部署——后者此前参加了核心研发团队的POC,决心已定。


“所以,刚才只是碰巧来电话催了下。”初夏的中关村已有些闷热,左玥不时地向上推着眼镜。他可能也是想让我明白,并不是我带来了什么好运气。


在左玥身后,是一张很多媒体都曾提到过的宜家沙发。2014年创建灵雀云的几个月里,左玥常睡在那里。


现在,人们很喜欢谈论它,把它当成了一件筚路蓝缕的物证。左玥是灵雀云的联合创始人兼CEO。


随着一轮轮投资的进入,这张沙发也开始变得与众不同起来——它就像是灵雀云精心挑选出来的,一个象征公司工程师文化的图腾。


图1.png


01

左玥就是工程师出身,联合创始人陈恺也是。他们从微软、AWS拉来的同事、同学,以及这些同事拉来的同事,都是工程师。


在放弃微软中国的Offer前,工程师这项工作,左玥在微软美国做了9年,直到首席架构师兼研发经理的职位。如果继续待在微软,他所在职业路径的顶点将是微软“合伙人”——那原本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就会实现。


左玥的经历在行业内并不陌生。2002年赴美读研,3年后进入微软美国,此后一待就是9年。


在那里,左玥一手带出了微软今天的网络虚拟化团队, 并因此深受赏识——2012年,微软将今天已如日中天的容器项目孵化任务交给了他。


那一年,Docker尚待字闺中。


在交出网络虚拟化团队后,左玥开启了此后改变自己职业走向的微软容器项目,组团队、加班、熬夜,一如既往——左玥也不会想到,此后灵雀云在国内打单中常拿下技术分第一,或者管理层游刃有余地管理数百人研发团队,多少都受益于这些经历。


“是的,在那之前,你需要一切ready。”他说。


微软是这样的,它会交给你一项任务,你高质量交付;它再给你难度更大些的。不断重复,不断施压,如此往复,直到你证明自己应该停在哪里。


“我对容器的理解,当时其实并没那么深。”他说。左玥仍是当年的左玥。


影响他最初对容器判断的,是微软的几位大牛。说到这儿时,坐在稍显狭仄会议室里的左玥,情绪明显高亢。


“Mark,他是Azure的CTO;Galen,是研究院里OS团队的头;还有Dave,是Windows NT的总架构师……”左玥又扬手推了推眼镜,“他们都是微软的 Technical Fellow(微软技术院士)。”


这三人几乎同时开始重视容器技术,也同时将微软容器团队的组建寄希望于左玥。此后整整两年时间,左玥心无旁骛,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


“当时Windows在容器领域比Linux稍落后,但技术和路径不同。微软当时投入研发的容器技术与Docker现在开源的容器项目比较接近。”左玥认为,但凡和容器相关的东西,理念都趋同;区别只在于是更多考虑易用便捷,还是安全可靠。


02

尽管在微软9年,但有一点经验,微软并没有给到左玥,那就是产品交付能力和企业服务能力对于用户的价值所在。


一些问题,只有参与到用户的业务端你才能得到答案。


图2.png

2015年,灵雀云Alauda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


“只是把产品做好,距离最终的目标其实还差很远。”左玥终于表现出了他作为CEO的一面,“我们要创造的是价值。你的产品定价,不取决于你投入多少研发,而是取决于你为用户创造了什么价值。没有能落地的用户价值,遑论价格。”


灵雀云在初创时,瞄准的是国际上IT最先进的场景,即那些国外大公司以及Gartner提及的场景,例如持续交付。


“在应用开发完成后,所有的后续工作都将自动化实现。”左玥说,他希望用户根本感觉不到曾有过产品发布。


“我只知道那是方向,有它的空间。”他说,灵雀云创建时,并不特别清楚有哪些用户需要它,而他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共性与个性。


现在看来,公有云接受度是中美用户最主要的差异,所以才有了今天中国市场方兴未艾的私有云、混合云等。


2014年的左玥团队并不完全认可这一点,直到2015年。在此之前,灵雀云的产品只被放在了公有云上。无拘无束的互联网用户成为了灵雀云的第一批用户。


03


在公司成立一年多之后,灵雀云又锁定了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——数字化转型中的传统企业。“我们能给他们带去更大的价值。”左玥说,灵雀云摸索到了“一些东西”——他也因此成了许多用户沙龙、应用峰会上被客户点名要求做经验分享的嘉宾。而他的身份,也从工程师,转型成了今天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专家。

左玥的微软经验开始接受庞大的中国市场的检验。他渐渐意识到——强监管行业如金融等,无法在短期内实践超前的技术理念。


图3.png



挑战不在于容器技术本身,而在于如何充分利用容器技术提升效率,同时满足监管要求。

当他谈论这些业务方向的决策时,距离灵雀云办公室里迷茫情绪的消散,已经过去了近3年。金融、政府、制造等行业的头部用户已渐次被其揽入怀中。


这3年间,灵雀云把业务重心放在了看起来更有“钱途”的大中型用户身上。它们要数字化,灵雀云就负责帮助他们实现数字化。今天,左玥数字化转型专家的形象,就是在这经年累月的用户沟通中树立起来的。


2017年,在金融行业用户眼中,企业级容器PaaS平台成了灵雀云产品线最大的亮点。与银行业用户频繁的沟通,让灵雀云逐步摸清了行业特性。


“是交付公有云,还是私有云这事儿,现在已经不重要了。”他说。“重要的是客户需要什么”。


这是一个典型的,创业者的蜕变。


04

和信息化的进化不无二致,第一批意识到IT将成为业务核心的用户,主要集中于头部。


灵雀云此时正在展开从公有云向混合云,或者私有云的腾挪,也恰好在这个时间点,它落在了这些用户的面前。


这家知名证券公司的名称在灵雀云的官网上有体现,但在谈及其业务时,左玥还是决定将其隐去,而只去看它们的特性及要求:要让IT从业务支撑转向业务引领,最终实现企业的行业引领。


2年前的这一需求和如今整个金融行业的认知已完全一致。或许现在我们只能说,灵雀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。


为了达成行业领先,这家证券公司的IT团队短时间内从几十人,扩张到几百人。他们开始自研行业应用产品,甚至开始“觊觎”核心业务系统。这时横亘在他们面前的,是效率。他们需要一个可以帮助业务高速运转的容器平台。


“他们和国内外厂商几乎聊了个遍。”左玥回忆说,从2015年聊到了2016年,直到发觉自己不能再这样聊下去了。


图4.png

2017年,灵雀云获腾讯云战略领投B轮融资


灵雀云最终拿下项目的原因很有说服性。一些可资塑造的优势,是值得所有创新型科技公司借鉴的内容。毕竟,在这个过程中,灵雀云PK掉了数家知名的IT服务商。


在这家用户眼中,国外产品的产品化能力优秀,但本地服务有欠缺;国内部分创新科技公司的服务能力尚可,但产品和国外产品又有很大差距。可想而知,灵雀云属于第三类,两者优势兼而有之。


2018年,该公司的第三期规划已经启动。此前,他们数十个项目组的工程师都已用上了灵雀云提供的平台——从开发测试到运维,几乎诸事皆宜。


05

逐渐适应大型用户需求的灵雀云,也在扩张着自己的合作生态,包括公有云与传统IT供应商。


不过,无论关于AWS、Azure,还是BAT,左玥都回避了不必要的谈论。除了投资者关系,也因为他们几乎都是灵雀云的合作伙伴——无论它们在中国市场提供着怎样的容器服务。所谓的竞争与合作并不是主动发生的,一切只看用户需求。


在美国市场,头部的公有云已经非常强势,但它们还是给红帽等公司留出了巨大的业务空间。


因为术业有专攻,或者说基因就摆在那里,无论你想怎样,一切都像左玥所设想的那样:


灵雀云是一个有工程师文化的互联网企业,正努力在服务能力维度上转变为一家IT服务厂商。


图5.png

2018年,灵雀云获英特尔投资新一轮战略融资


这似乎是一种八面玲珑的设计,不过运气恰好站在了灵雀云这边——创新型科技公司就是有这样的能力,因为足够灵活。


这种服务能力根植于一套服务体系的搭建。只有具备产品和交付两方面能力,才能给企业客户带来真正的业务价值。


“IBM是这么搭建的、Oracle是这么搭建的,这是由企业客户的性质决定的。很多公司有产品,但没有服务企业客户的基因——优秀的服务团队和完善的交付体系是灵雀云确立个性的关键。”左玥说。 


左玥的逻辑源于用户经验。它们的业务、流程,甚至审批的复杂度,不会因为上不上云而在可见的将来发生突然的变化,而所需服务的复杂度也不会。


所以,按照左玥的设计,灵雀云将一直陪着用户——无论公有云,还是私有云。



为您数字化转型提供更为完善的解决方案和更加优质的全栈服务。

申请试用
©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. 灵雀云 版权所有 备 案号:京ICP备15011102号-2      隐私条款
电话咨询 在线客服 微信咨询 公众号